在市政协七届十五次常委会议上的讲话
(2016年7月5日)
市政协主席 杨 枫
各位常委、同志们:
本次常委会是2016年度第一次议政性常委会。为了保证议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东风主席带领相关同志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早在七届四次全委会期间,我们就与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进行过交流探讨,并得到认同和支持。春节过后就组成由相关副秘书长和社法委、调研室负责同志、相关医院和养老院代表参加的专题调研组,深入到各类养老院、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天津、重庆等养老事业发展较好的城市,进行了充分细致的调研,《报告》形成后又由东风主席把关,数易其稿,凝结了调研组的辛勤汗水。刚才大家又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现已原则通过。会后调研组要认真吸纳和完善,为市委、市政府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和建议。
养老问题与老龄问题相关相伴。5月下旬,中央政治局就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对策进行专门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提出了“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的“三个结合”要求,足见中央对老龄和养老问题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说明我们这次关于“医养结合”的调研,摸准了社会发展的脉搏,选准了助力发力的方向,在这个侧面实现了我们政协参政议政的前瞻性和针对性。下面,就“医养结合”问题,我讲三点意见:
一、增强共识度,把推进医养结合当成分内之责
医养结合不是简单的照顾老人的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医养结合的发展不仅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社会和谐、幸福程度的提升,也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
第一、医养结合是落实“健康城”建设的内在要求。市委站在战略的高度提出了“五城联创”的战略构想,其中,对“健康城”建设做出了具体的部署,同时,提出了“建立医养融合健康云服务平台”的设想,指向就是“老年人”这个彰显“健康城”建设力度的关键群体,直面“健康养老”这个体现“健康城”建设水平的关键指标。这就需要集全市各方力量在服务能力、政策衔接、制度设计等环节上深入研究,切实把医养结合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医养结合,促进“健康城”建设目标的全面实现。
第二、医养结合是实现健康养老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健康养老问题,有关部门相继出台文件,就实行医养结合做出部署。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瑞典等老龄化出现比我国早的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天津、重庆、青岛、合肥等地就实行医养结合已先后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医养结合的优势在于,整合了养老和医疗的两方面资源,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协调性和整体性的医、养、护一体化服务。既为居家养老提供健康管理等公共服务,也体现在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紧密合作,为入住机构的老年人提供养老和医疗服务。
第三、医养结合是解决养老问题的现实需要。我市有近6500位老年人处于失能或部分失能状态,涉及全市近2万个家庭。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叠加的趋势越来越显著,迫切需要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与养老相结合的服务。医养结合有利于满足老年人的健康养老需求,促进实现健康老龄化。此外,现有的健康和养老服务资源不能统筹使用,有的处于闲置状态,有的不能发挥最大效益。实行医养结合,使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有机融合,有利于盘活闲置资源,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同时,能够大量新增或激活这一领域的创业和就业岗位,有效拉动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强化统筹性,推进医养结合协调有序发展
通过调查和研究认为,我市的医养结合要把增进老年人福祉、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作为主线,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着力促进医和养的有机统一。具体来说,应对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重点谋划和推进。
一要十分重视综合性规划。基于全生命历程的视角,从中青年开始,注重预防保健,加强老年病的防治和管控,减少老年期疾病的发生,减少医疗护理的需求,提高健康的预期寿命。依法规范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市场,科学谋划功能定位和配置标准,制定市场准入标准,加大财政的扶持力度。已经建成的养老机构配备医疗服务设施,新建养老机构规划医疗服务功能,鼓励公立医疗机构参与养老服务。在基层可探索尝试将乡镇卫生院、街道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院整合模式,进而最大限度的节省资源,减少资金投入。
二要发挥好医疗和养老机构的主观能动作用。抓实重点健康养老项目。突出抓好健康养老项目和机构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健康养老服务产业集群。进一步理顺好街道医疗卫生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本辖区公办养老院的关系。依托社区康复中心,开展有针对性的生活料理、照顾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照护服务。以数字化健康管理为核心,全面推进医疗养老信息化进程。加强专业护理员队伍建设,适时提升养老护理人员工资福利。
三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从我市当前的情况看,养老机构主要有2种:公办和民办,共66家,公办7家,民办59家。没有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统筹兼顾的医养结合机构设置。社会办机构普遍面临投资规模较小、盈利困难、持续性差等问题,需要政府在制定规划时为其留出足够的空间,降低政策门槛。在投融资、财政税收、土地使用合理定价等方面,出台支持性政策。
四要侧重抓好服务能力提升工作。目前医疗和养老服务的硬件建设发展较快,但医务人员、护理员等服务队伍的能力和水平有待加强,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我市养老机构持证专业护理人员174人,按照《养老机构设施与服务要求》,短缺专业照护人员三分之一左右。特别是民办养老机构专业护理人员更为短缺,亟待各方加大培训培养的力度,提高养老机构的护理水平。
五要突出搞好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建立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组建信息库,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管理,将老年人信息系统与医疗系统的预约诊疗系统、双向转诊系统、远程会诊系统和健康档案相整合,逐步实现电子信息的调阅、共享功能,促进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立医养融合健康云服务平台”的设想成为现实。
三、找准切入点,有效发挥政协的职能作用
政协作为协商联系的重要平台,要强化使命担当,调动好人才荟萃、联系广泛、渠道畅通等特有因素,准确定位,找好角度,为我市的医养结合工作贡献力量。
一是积极关注,善于建言。政协要把医养结合作为专门课题跟踪调研、跟踪建议、跟踪掌握,直至见到成效。政协常委要给委员作好表率,用心用情,用智用力,多看多听,多思多想,紧紧围绕“如何推进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民资养老机构的人才培养”、“当前医养结合工作在制度设计、政策衔接、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制约因素”等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咨询论证,力争提出更多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医养结合的健康发展助力。
二是强化责任,勇于担当。政协常委和委员不仅要担起岗位责任,还要担起社会责任,发挥示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投身于医养结合事业发展。有的委员具有专门的岗位优势,熟悉医疗和养老工作,有研究、有积累、有远见,要在本职工作中带头作为,创先争优。有的委员特别是企业界委员,要认真研究政策,寻找和自己企业能够衔接的最佳结合点,可以通过投资或协作的方式加入到我市医养结合事业发展中来。
三是着眼全局,营造氛围。政协委员要发挥好在界别群众中的代表作用,让政府听到百姓的呼声,让百姓了解政府的工作。在政府和百姓之间建起交流的高速路,促进相互理解,达到相互支持,要善于通过宣传和引导,把党委和政府的主张变成各界群众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要在医养结合的相关政策制定中发挥参谋作用,更要在政策落实上发挥监督作用,采取专项视察、民主评议、明察暗访等多种方式,开展民主监督,促进医养结合的有序推进。
各位常委、同志们,关于“医养结合”问题我就讲这么多。借此机会,对俞正声主席在中央党校所作的专题报告的重点内容,进行传达和学习。
6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中央党校就加强人民政协工作、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作专题报告,阐述了政协性质任务,强调了“四个坚持”。
俞正声主席在报告中回顾了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历程。他说,人民政协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斗争,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辉实践,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
俞正声主席系统阐述政协性质任务,这是我们全体常委学习的重点。他强调,一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二是要坚持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点。三是要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人民政协要坚持在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事业、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基础上,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汇聚起共襄伟业的强大力量。四是要坚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人民政协要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坚持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人民政协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丰富民主形式,畅通民主渠道,有效组织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共商国是,推动实现广泛有效的人民民主。
俞正声主席指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准确把握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俞正声主席强调,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要不断提高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坚持广泛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能量,坚持推进履职能力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为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新贡献。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